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三下乡:探索葡萄致富之路 解锁产业发展之钥
7月17日,我院“青春向党 红色筑梦”调研团在湖南省第三届“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支持下,随指导老师周浩、李婉溶、张蜜一同来到绥宁县关峡苗族乡插柳村产业带头人李艳云的葡萄种植基地开展走访调研。
基地种植面积约为50亩,是村里最大的葡萄种植基地,收成良好且收入可观。李艳云告诉调研团,基地始建于2014年,当时插柳村正在大力推进人才返乡创业的政策,在江苏务工的她为了响应号召毅然回到家乡
起步虽艰,决心依旧
李艳云刚回来的时候,选择了和村民们集体种植黄桃。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李艳云的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但她想要推动村里产业发展的心却未有丝毫动摇,她不断思考着,究竟怎样的产业才能够真正持续发展,助推家乡产业振兴。李艳云对当地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地理位置进行反复考察,最终选择在插柳村丁头山下建立葡萄种植基地。为了基地的顺利建成,她不仅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积蓄,甚至还向亲朋好友借了十万余元。面对调研团成员对她勇气的赞叹时,李艳云也只是谦虚地回应道:“总要有人敢先去做这些事,不过我比较幸运,愿意去做,并且做成了。”
道阻且长,恒心坚持
十年发展之路,从最初的磕磕绊绊到后来拥有成熟的产业模式,李艳云感受颇深。她时刻洞察着市场的动向,了解消费者喜好,在基地原有的黑葡萄品种基础上,先后加入了巨峰、醉金香、红提、阳光玫瑰等品种。与此同时,她不断拓展销售渠道,探索出“生态采摘体验式”销售+市场直营的营销模式。值得一提的是,李艳云的葡萄种植基地可谓是“远近闻名”。在节假日,来葡萄种植基地采摘的人会格外多,甚至成为了插柳村热门的打卡地,促进了插柳村农旅的融合发展。
砥砺奋进,初心不变
“我想把正在做的事扎扎实实做一辈子,让大家吃得放心,买得安心。”事实上,李艳云在自己产业发展成熟之后,还积极地带动了村里的就业。每到基地病虫害严重,缺少人手的时候,李艳云就会在村里招帮工,为村民们补贴家用。她还会帮助村民流转未耕作的土地,说到这,她笑了笑,“假设我明年要征用大家的地,今年年初我就会把租金付给大家。所以,大家还是蛮信任我的。”因此,李艳云逐渐被村民熟知,2021年她被选拔为村里的后备干部。
对于未来规划,李艳云告诉调研团,由于葡萄运输的特殊性,物流费用偏高,导致葡萄难以销售至省外,她最希望的便是打通“物流”这一关,争取能够采取“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扩大产业规模,让更多农户共享创新成果。
访谈结束后,调研团成员向帆感慨道:“哪有什么奇迹呢?艳云姐姐产业致富的密码就是讲诚信、负责任、敢担当。”下一步,调研团将继续对当地典型人物进行深度访谈,深入了解当地产业发展现状,为插柳村的产业发展道路凝炼出科学性强、可操作性高的相应对策,切实推动当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一审:肖羽婷 二审:李婉溶 三审:周浩 供稿人:尹恒 李佩芬 供图人:龙飞霏)